成語解釋 | 鹿:喻指帝位。比喻失去帝位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” |
成語簡拼 | qsql |
成語拼音 | qín shī qí lù |
發音讀音 | ![]() |
常用程度 | 一般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比喻句 |
成語結構 | 主謂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例子 | 明·無名氏《暗度陳倉》第一折:“自因秦失其鹿,天下大亂,高才疾足者先得之。” |
成語故事 |
楚漢相爭時期,劉邦與項羽爭奪王位一直不分勝負,韓信可以與他們三分鼎足,蒯通勸他說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只有高材捷足者先得之。”韓信卻選擇了幫助劉邦,結果被呂后騙進長樂宮殺害。韓信到臨死時才后悔沒聽蒯通的話 |
引用地址:https://word.aies.cn/chengyu/21763.htm
簡體版本:https://chengyu.aies.cn/MjE3NjM=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