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解釋 | 吟:鳴、叫;嘯:獸類長聲吼叫。像龍一樣長鳴;像虎一樣咆哮。原比喻同類事物互相感應。現多比喻吟誦的聲音抑揚頓挫。也用以形容響聲洪大;氣勢盛大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唐 李頎《聽安萬善吹觱篥歌》:“龍吟虎嘯一時發,萬籟百泉相與秋。” |
成語簡拼 | lyhx |
成語注音 | ㄌㄨㄙˊ ㄧㄣˊ ㄏㄨˇ ㄒㄧㄠˋ |
成語拼音 | lóng yín hǔ xiào |
發音讀音 | ![]()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聯合式;作定語、狀語;指響聲很大 |
成語結構 | 聯合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嘯,不能讀作“xiāo”。 |
成語辨形 | 吟的右部不能寫作“令”。 |
近義詞 | 響徹云霄、震耳欲聾 |
反義詞 | 不絕如縷 |
成語例子 | 龍吟虎嘯,鶴唳鶯鳴。(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六十回) |
英語翻譯 | cries of dragons and tigers |
引用地址:https://word.aies.cn/chengyu/8080.htm
簡體版本:https://chengyu.aies.cn/ODA4MA==.htm